“这两门课,打死我也不敢开!”从中国校长在芬兰的感慨说起
有态度的国际化家教指南
点击标题下方“少年商学院”关注
文丨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
“我在芬兰访问的几所小学,都发现了两门有意思课程,但在我的学校,这两门课程打死我也不敢开。 ”
这是一所民办学校——湖南清华艺友实验学校校长彭昌盛到芬兰交流的感慨。这一感慨引发了非常多中国新一代家长及创新教育者们的共鸣。
这位校长说的两门课,分别是木工课,和家政课。
目瞪口呆的中国校长
光是这两门课的教室里的布置和工具台上摆满的学生用具,就已让中国校长们目瞪口呆。
先看木工课:
教室了有6个实木操作台,周围有序布局的是小型电动的车床、刨床、锯床等设备,墙上或柜子里,或挂着或放着电钻、各种钉子螺丝木销子、手工凿子、刀子、刨子、锯子,还有存放实木方料、板材的架子和材料,简直就是一个家具生产车间。
再看家政课:
大概也是六组布局,每组都有洗衣机、微波炉、大型烤箱、冰箱、煤气灶、锅碗瓢盆、洗菜池子、抽油烟机、酒水勾兑、各种调料,当然还有各式菜刀、菜板!
据这所位于赫尔辛基的芬兰小学的校长说,木工课和家政课教室,“都是学生最迷恋的地方,教室需要校长出面科学分配,否则争不到手”。
这更让到访的中国校长们倍感不可思议,上面提到的彭昌盛校长回国后撰文称:在我的眼里,这些都是安全隐患,满眼都是教育局的追责和“学闹”场面!我不敢说是“魂飞魄散”吧,至少也是胆战心惊了,绝不敢开课!
他的话可谓直白、诚恳。是的,所谓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,便是形容的这样一种情景吧。
关于芬兰中小学教育的典型案例,少年商学院微信做过系列深度分享,譬如《芬兰学生从4岁到19岁有1300小时的建筑教育课,却不是为了培养建筑师》,以及不久前的《芬兰孩子长大后知道自己要干什么,因为这里的职业启蒙如此与众不同》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一聊木工课和家政课的话题。
芬兰中小学222门课程
“玩中学”贯穿始终
首先,我们来看看芬兰的中小学生,都上什么课,以及有什么特点。简单来说,
1、芬兰文、数学和体育是必修课;
2、音乐、艺术、历史,以及、科学、外语等,都交叉开设,
3、跨学科项目制学习,和孩子可以跨年级混龄学习,是最大的两个特征。
4、最为可圈可点的是,家政课,小学开设,从七年级开始,成为必修课。木工课虽然不是必修,但是会作为升学参考。
著有《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》的陈之华老师曾分享过芬兰罗亚市(Lohja)一所中学七年级的课表,见下图。课表里的“家事经济”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家政课。
根据我们查阅的资料,从2016年9月开始,芬兰的中小学课程总共开设222门,内容涉及芬兰语和芬兰文学、瑞典语和瑞典文学、历史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地理、体育、健康、音乐、艺术、外语、家政、环境学、社会学、公民教育、手工制作、宗教和伦理等各个领域。
另一个去年开始芬兰中小学课程的一个新变化就是,更加重视社会学和公民教育、历史等人文科学,更加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,和学习方法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,更加突出学生人际交往与运用科技的重要性。一句话,那就是,芬兰要培养的是具有终身学习能力、会学习又懂生活的世界公民。
那么,毫无疑问,木工课与家政课,就是融学科、生活与公民教育等于一起的“科目”。上述湖南彭校长参观的另一所芬兰小学,坦佩雷市的Pispalan小学,三年级已经开设了木工课,校长介绍“班级的木工课题,是每人用实木制造一栋他心目中的美丽别墅,然后,班级合作,搭建一个完整的村庄,这个课题需要一个学期完成。”(本文关于芬兰木工课的图片来自“新领教”微信公号,特此感谢。)
几乎所有到芬兰参观的教育工作者,可能都会发出类似的感慨。2015年12月,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的一些老师到芬兰交流,摘录其中一位刘老师的“体验日志”:
今天的最大的收获是亲身参与小学木工课,切身体会什么是“做中学” 。我们分成四个小组,在学校木工课老师的指导和示范下,分别完成自己的制作任务。第一组做一个带把手的塑料盖子;第二组做一个插奶酪用的小锥子;第三组做一个放锅或热水壶的木头垫子;第四组做一个抹奶酪用的木质刀具。最后我们拿着自己的作品,在老师的指导下刻上“Made in Finland”,我们既收获了“做中学”,又收获了作品,每个人都把高兴写在了脸上。
再说家政课。芬兰的家政课可以追溯到1998年颁布的《义务教育法》。一个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,明确教授儿童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,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,使他们成为热爱生活、乐于探索、有社会责任的小公民。芬兰中小学的家政课,无论在课程体系、学科教学方法还是在师资培养等方面,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。
家政课,最开始从生活中的基本场景入手,如餐桌礼仪、健康饮食、家务的分工与合作、垃圾回收、规划零用钱等,不仅教育孩子基本生存技能以及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,还引导他们如何人际交往,探索建立未来良好的家庭关系,培养孩子快乐生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。
让孩子做危险的事
以及摒弃对家政课的偏见
那么,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:为什么中国校长感慨,木工课和家政课,打死也不敢开?他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:我很赞成开设这样的课程,学校也可以投资这样的设备,但我真的没胆量开课。因为,教育局和家长给我上过太多的“课”!
说的再直白一些,教育管理部门认为,开这两门课,太危险,“要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安全”。而对于家政课来说,不少中国家长则认为,孩子上学又不是为了做家务活或以后当保姆的,为什么要上这种课?也就是觉得家政课太“土”!
观念,观念,观念。所谓阻碍教育发展的因素,唯有观念二字。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门,还是家庭教育,在许多事宜上陈腐的、非黑即白的、狭隘的观念,阻断了不少孩子的天性和自由发展的通路。
少年商学院微信曾分享过一篇TED演讲《让孩子做这5件危险的事》,演讲者是吉佛·图利(Gever Tulley),他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,也是旧金山青少年木工学校Tinkering School的创始人。少年商学院联合创始人Evan曾于2014年前往拜访,并曾分享过感受,那就是,在今天的教育当中,我们更应当注重培育孩子的“工匠精神”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a0136v0p6qy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吉佛·图利提到的五件事,前两件便是“玩火”和“拥有一把小刀”,我们再来倾听一下他的理念吧:
随着我们对什么是安全区域的界定变得越来越严苛,与此同时,我们也切断了让孩子们与周遭的世界相处的宝贵机会。尽管我们所做的努力和意图是好的,但孩子们终究必须学会如何去应付各种各样环境下的,那些在他们能力所及范围内的所谓最危险的事。
没错,尽管听起来“做危险的事”很危险,但其实真正的“危险教育”更是“安全教育”。吉佛·图利演讲的主旨实际上是关于安全,以及我们能做的一些简单的事。通过这些小事,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创造力、自信心,以及对他们周遭环境的控制能力。
而关于家长们对家政课的误区。首先我们说的是,这门课,一点都不土。广义的的家政课,包括了我和我自己、我和我的家庭与城市、我和未来的世界三个层面。分别是从家务动手能力、家庭关系与社会学习、公民意识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,来培养孩子懂得学习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。
据外滩教育报道,在英美国家,现代家政教育已发展一百多年,至少77个国家将之纳入课程体系。上海高东中学老师郑钢曾写过一篇文章,介绍北爱尔兰地区的中小学的家政课。这门课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,他列出了几项孩子们项目制学习的主题。我们来看看究竟“土不土”:
1、通过计划、管理和适应资源培养各种技能去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。
2、任务和时间管理、自己烹饪和自我管理、理财等;
3、调查影响消费者选择和决定的各种因素;
4、调查在各种情况下消费者的权利、责任、获得的支持等。
四件事情
是家长永远不能停止思考的职责
限于篇幅,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。我们想说,尽管在中国的学校,没有开木工课或家政课,家长朋友们,也不妨试着引导孩子人,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。
譬如昨天是母亲节,我们于前天发起一个倡导,就是“教孩子做一道菜”,这是把木工课和家政课,融在一起的一件事,同样也是把动手能力与家庭关系融在一起的一个倡议。欣慰的是,非常多的家长朋友真的拉着孩子,行动了起来,只有极少数的家长充满疑虑,譬如“孩子那么小就让他拿刀切菜多不安全啊”诸如此类。
说到底,有四件事情,是做为家长应该不断学习、思考的职责与命题:
1.犯错是福。多让孩子去尝试,创造力就是在孩子不断的试错中培养起来的。
2.谨慎赞美。称赞会妨碍孩子独立思考,所以我们要客观地褒奖孩子,不能过分赞美。
3.解放思想。给孩子多一些选择也会鼓励其独立思考。
4.充分放手。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家长盯管着,他就不愿意去冒险,这会抑制其创造力。
当然我们也期待,将来会有一天,在中国的教室里,也会出现孩子们在操控电动“车床”,带着护目镜、防噪音耳机,在各自的操作台上,用锤子、凿子、扳子、电钻、钉子、木方、木板叮叮咣咣,在为了他们学期末的项目而忙个不停。
生活是最好的老师。当整个社会在大谈创新和教育的时候,有的时候需要停下来,等一等落在了后面的灵魂,揉一揉我们装睡的双眼。
加入社群享福利: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,添加学院君个人微信号(ymba12)后留言写下您孩子的年龄+母亲电影,我们将拉您入少年商学院国际素质教育家长微信群。之后的国际教育公开课、免费书单影单及微信杂志、前沿教育案例与家教手册等六大福利,您都将第一时间获取。已在少商家长群的朋友不必重复添加。
少年商学院微信相关文章